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院要闻

白山松水间,一场诉源治理的“大胜仗”——全省环境资源“1+10”案件管辖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纪事

  发布时间:2023-12-22 16:08:12 打印 字号: | |

12月初,吉林大地雪纷飞。

然而,风雪不误行路人。吉林铁路运输法院立案庭长刘冬蕊和同事们在村民家的热炕头,完成了109份诉前调解协议签署任务,责任方承诺月底前付清全部赔偿款,至此,案涉永吉县、磐石市、舒兰市三县市五乡镇310亩水稻种植损失76万余元的群体性环境污染责任纠纷得到实质化解。

为了帮助企业与农户仍然做好彼此守望相助的“好邻居”,刘冬蕊表示,还要做好四项“诉后服务”:一是督促企业按期支付赔偿款,二是组织企业与农户开好预防环境污染“田间会谈”,三是向涉事企业发送环境污染风险防范专项司法建议,四是在明年春耕时对案发区域进行监督回访。

结束化解返程途中。刘冬蕊说,由夏到冬6个月,这条长长的时间线上一直系着全院法官干警们牵挂的心,今天终于踏实了!冰冻了6个月的109户涉农涉企环资纠纷终于迎来消融的句号,这是吉林铁路运输法院开展环境资源诉源治理工作的又一个战斗故事,更是再次战斗的新起点。


(舒兰市平安镇、磐石市烟筒山镇村民在炕头和家门口签署协议)

长铁中院立案庭长李长清说,有风有雪是常态,风雪兼程是状态,风雪无阻是心态,此次化解既是吉林铁路运输法院的一场战斗故事,更是全省环境资源案件“1+10”管辖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

(长春环境资源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一起水污染行政处罚案并当庭宣判)

据了解,2022年9月26日起,长春环境资源法庭及全省10家基层法院集中跨区域管辖全省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及其他公益诉讼案件,建立了全省环境资源“1+10”案件管辖机制。一年来,“1+10”案件管辖法院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战略部署,全面强化履行环境资源审判职能,坚决把“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为打造美丽中国吉林样板和加快建设生态强省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法律保障。

(长铁两级法院召开诉源治理推进会)

长铁中院副院长杨晓静说,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后,按照测算,2023年环境资源案件增量应为3219件,同比增长94.3%,诉源治理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我们院党组提出打一场环境资源纠纷诉源治理“硬仗”,目标就是要通过综合治理,把大量的环境资源纠纷化解在诉讼程序之外,诉讼案件“减量”,从治理效果上,是生态文明司法保护的持续强化,绝不是弱化。

 

多层引领,在思想认识上打“攻坚战”

吉林省以“白山松水”为代表的生态资源丰富,山水林田湖草沙地貌种类齐全,东北虎豹等珍贵生物多样性强,全省环境资源 “1+10”案件管辖机制集中管辖区域由过去的五市州城区扩展至全省域九个市州,环境资源领域诉源治理工作面临地域广、任务重、人员稍等诸多困难,省高院给予厚望:“坚持执法办案同诉源治理并重、审判效率与审判效益并重”“长铁中院要紧紧抓住设立长春环资法庭和环资审判1+10案件管辖机制改革的有利契机,推动实现发展转型”。

(长铁中院党组会专题研究诉源治理工作)

为落实上级法院指示精神,2023年伊始,长铁中院党组召开诉源治理工作会议,研究通过了《两级法院诉源治理工作方案》,要求两级法院诉源治理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靠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破解难题、推动工作。面对环境资源领域纠纷诉源治理繁重任务,要坚决去除依赖心理、等靠思想,要坚持“走出去”,要敢于“打硬仗”“打胜仗”,确保诉讼“减量”。结合“四个一”专项行动,各院深度发掘本地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找准诉源治理工作的结合点,打造各院特色品牌,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举措,细化工作措施,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中院制定工作目标3项、一级工作任务9项、二级工作任务27项、工作措施37条,明确责任人与完成时限,实现挂图作战。召开诉源治理工作专题会议3次,逐项分析梳理,对未完成工作的部门和责任人予以督导11次,确保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多维联动,在协同治理上打“主动战”

长铁中院充分发挥“1+10”的“1”的核心作用,率先垂范。针对跨区域协作渠道不畅的实际,长铁中院坚持司法能动性理念,坚持“走出去、建协作”、主动作为,围绕江河湖泊流域治理,红色文物和传统村落保护,“松嫩鹤乡”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黑土地、湿地、环长白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工作,积极拓展跨区域司法协同合作,搭建诉源治理平台。一年来,与松原中院等5家中院签署《关于构建吉林省内松花江流域跨区域司法保护协作机制的意见》,共同推进构建资源互享、诉源治理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与辽宁省丹东中院、通化中院及白山中院签署《鸭绿江流域跨区域生态环境司法协作框架协议》,构建鸭绿江司法保护新格局,实现鸭绿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保护和诉源治理一体化;与辽源中院联合辽源市环境治理司法协同中心10家成员单位共同签署《关于进一步完善辽源市环境治理司法协同中心联席机制的意见》,将辽河源生态旅游法庭作为“辽源市环境治理司法协同中心实践基地”,打造诉源治理新阵地。

(签署《鸭绿江流域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框架协议》)

(签署《关于构建吉林省内松花江流域跨区域司法保护协作机制的意见》)

按照“走出去”的要求,各集中管辖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一改坐堂办案习惯,协调各种解纷力量,在协同治理上打响了一场又一场“主动仗”。东辽县法院与公安、林业部门召开林业执法与司法协同保护联席会议,签署《林业执法与司法协同保护框架协议》,建立林业资源保护联保共治新模式,在国有林场设立21个“法官联系点”,实现国有林场“森林法官”全覆盖。与水利、文旅部门联动,在东辽河源头设立辽河源生态旅游法庭,实现环境资源和生态旅游司法保护融合;地处吉林、黑龙江两省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2021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园。,珲春林区基层法院在国家公园所辖林场设立“法官服务站”13个,建立“林长+森林法官”工作机制,构建“一场一服务站、一场一法官”全覆盖生态保护诉源治理网格;在吉林松花江三湖自然保护区域,吉林铁路运输法院推动建成“三湖”环境资源保护“1+6+N”协作机制,筹建“湖上调解室”“湖上速裁法庭”,通过诉前调解、巡回审判、全域通办、协作执行,实现“无讼三湖”目标;临江市法院构建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多元共治体系,协同临江市检察院走访勘察“四纵野战医院”等红色革命遗址,与文旅、卫生健康部门共同协商文物保护方案,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保护白山松水、赓续红色基因。白城铁路运输法院联合吉林向海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通榆县人民检察院、通榆县公安局、向海森林公安分局共同构建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机制,成立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司法保护基地。

(珲林法院成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法官服务站”)

(吉铁法院“湖上法庭”“湖上调解室”揭牌仪式)

(白铁法院与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联动)

(临江法院与文旅部门研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


多管齐下,在诉前预防上打“阻击战”

抓宣传教化,止矛盾于未发。分析环境资源领域多发易发纠纷案件,开展针对性宣法释法,让当事人预期诉讼风险,实现以讼止讼。探索分类把脉、定向问诊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培训17场次,累计培训生态环境、自然资源部门执法人员1200余人次,着力从源头上预防纠纷发生。白城铁路运输法院联合自然资源局等联合普法三十余次,发放普法材料9000余份,让群众认识到焚烧秸秆、狩猎野生动物、非法采矿等违法行为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东辽县法院在6·5世界环境日、8·15全国生态日、9·26吉林生态日等时间节点,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开展环保普法宣传,邀请中小学生沉浸式参观体验生态旅游法庭等方式,引导社会公众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生态保护实践者。延边铁路运输法院针对审判中发现的苗头性、共性问题,及时发送司法建议14件次,变“定分止争”“化解矛盾”为“提前预防”“综合治理”,努力做到“抓末端,治已病”又要做到“抓前端、治未病”。

(白铁法院、东辽县法院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宣传)

抓隐患排除,止矛盾于即发。两级法院干警“七走进”285人次,担任法治副校长16人。长春铁路运输法院依托社区“帮帮团”平台和矛盾排查小分队等组织,加强与网格员、网格长沟通联系,将199名网格员、1636名联户长、35个法官工作站点变成前置探头,排除纠纷隐患1376个。铁路沿线绿化带存在途径地区多、沿线长、监管薄弱,开启“+瞭望前哨”千里眼观察模式,招募热心环保市民为瞭望前哨发现、反馈问题。吉林铁路运输法院推进“无讼社区”“无讼乡村”建设,深度参与 “百姓说事·法官说法”,助力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56场次,充分调动村社、“两委”干部工作积极性,对基层的矛盾纠纷进行有效的预警与排查。

(长铁法院永盛社区“帮帮团”微信平台)

(吉铁法院在法官服务点诉前调解)

抓多元联调,止矛盾于始发。通化铁路运输法院、延边铁路运输法院建立“靖玉调解室”“任蛟工作室”,与行政机关等部门建立沟通协调、化解争议、联席研讨、诉后反馈、学习培训等联动机制,实施全流程调解。梨树县法院充分利用联动机制,在各乡镇、村委会等部门设立黑土地保护点30余个,化解各类黑土地纠纷200余件。截至2023年11月底,两级法院共诉前化解环资民事纠纷784件、行政纠纷245件共计1029件,调解成功率91%,诉前调解导出率76.3%。

(延铁法院“任蛟工作室”诉前多元化解争议)

(梨树法院设立黑土地保护服务点)


多点发力,在行稳致远上打“保卫战”

加强人才保障。分层次配齐配强诉源治理人才队伍,长春铁路运输法院坚持“引进来”,引入24名人民调解员成立“驻长春铁路运输法院调解工作室”化解民事纠纷,同时聘请机关干部、法律顾问、律师作为“特约调解员”化解行政纠纷,被最高法院《人民法院报》予以报道。两级法院共选优配强256名经验丰富、办事公道的“外援力量”充实到诉前调解队伍。

(长铁法院召开长春市人民调解委员会入驻法院调解工作室座谈会)

加强智慧保障。强化“掌上环境资源法庭”小程序应用,答复群众咨询257人次、诉讼板块查阅1298人次、司法公开查阅利用327次、法律法规查询92人次、诉讼文书模板利用117次。利用人民调解平台,同步上线“争议云端诉前调解室”,组成由法官、行政调解员、人民调解员1∶1∶1比例构成的团队,从“线下”到“线上”,从“千里之外”到“如在门前”,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长铁中院“掌上环境资源法庭”小程序)

加强阵地保障。两级法院法官工作站点与属地基层诉源治理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建强工作阵地,以“圆桌会议”方式,打造出公民、行政和司法三方平等沟通、协调、化解平台。吉林铁路运输法院在舒兰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设立环资案件收案窗口和调解中心的方式入驻,利用舒兰现有的“功能集成、三级联动、网上流转”的工作平台,推进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一体化建设。

2023年即将过去,前进的每一步脚印都清晰可见,清点环境资源案件诉源治理“战场”,“1+10”法院迎来了一场“大胜仗”。据统计,截至11月30日,两级法院共新收环资案件1858件,比同期测算减少42.3%,超额完成诉源治理“减量”5%的任务。下一步,长铁中院定将继续发挥好全省环境资源“1+10”案件管辖机制中“1”的关键作用,为大美吉林建设贡献司法力量。



 

来源:吉林省长春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责任编辑:政治部